实验室概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我室化学生物传感研究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7日 20:38  浏览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的支持下,我室俞汝勤教授、蒋健晖教授团队在生物传感与分子信号转换方法研究上取得了系列新进展,建立了系列疾病相关的蛋白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技术。

该课题组继发展核酸识体表面临近杂交分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肿瘤标志物血小板生长因子的快速、灵敏与高选择性检测(J. Am. Chem. Soc. 2007, 129, 15448-15449)之后,进一步在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上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鉴于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定在遗传病诊断和癌症研究的重要意义,他们提出了基于缺口-连接反应以及表面邻近杂交分析的电化学基因分型方法(J. Am. Chem. Soc. 2009, 131, 2478-2480)。该方法具有高特异性与高灵敏度,有望为实体瘤组织基因组的直接突变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鉴于蛋白分子的化学药物与探针的筛选与检测的重要价值,他们首次发现了小分子配体修饰的核酸探针在与蛋白受体结合时可不被核酸酶降解的新现象,由此构建了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有机小分子配体与蛋白受体相互作用分析的核酸保护分析技术平台。该技术可利用核酸探针所具有的位点特异性标记以及序列特异性编码、放大与分离等优势,为高通量、高灵敏小分子配体与蛋白受体相互作用分析开辟了新思路(J. Am. Chem. Soc. 2009, 131, 12325-12332)。此外,他们综合运用碳纳米管的非共价疏水组装与溶剂解离效应、电子隧道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一种以磷脂修饰碳纳米管电化学标记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实现了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特异性检测(Angew. Chem. Int. Ed. 2009,10.1002/anie.200903503)。